浅谈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毕业通检测 发表时间:2020-09-09 13:51:09 浏览次数:640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一般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培养。此外,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除了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
人文素质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现在有许多学生实用主义、功利思想比较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面对挫折时一蹶不振;有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面对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造成影响。不少高校学生不具备高雅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公德意识不强,还有一些学生无法与人和谐相处等等。面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状况,高校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社会、如何面对竞争等。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比较强烈的人文教化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传统道德精华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精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名著,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经过数千年的积淀而保留下来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在新时期也不能丢掉这些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精神命脉。高校语文教学应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校语文中关于传统经典篇目的教学,除了学生常规掌握的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字词的用法等方面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论语》中讲到的“君子和而不同”时,对处于青春期头脑容易冲动、思想较为偏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古人在与人相处方面的智慧,在和同学的相处中心态平和,胸怀宽广,有容人的雅量,不能去强迫别人来服从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再比如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逐,这些现象也在学生中蔓延。针对他们不重视诚信和道德方面的问题,高校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去提高个人修养,坚守道德底线,明白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要能够心怀天下,有远大理想。同时也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不公正,并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社会上会存在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从古到今,每个人都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例如司马迁惨遭宫刑、苏轼官场受挫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完美、不公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困难面前不能气馁,对生活持有乐观的态度。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古人与自然相处、与人相处的智慧,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古代记叙文中特别是一些历史伟大人物传记的学习,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够受到启迪,获得人生的间接经验,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明白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利益和诱惑等,从而养成完整的人格,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波折。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自觉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结合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高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文,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帮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学习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这篇文章时,高校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为人类历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与他的崇高人格和宽广胸襟是分不开的。爱因斯坦一生热爱真理,追求正义,不被利益所驱使,正是在这些品格的支持下,他才能够致力于对科学的无穷探索并为之奋斗终生。爱因斯坦在文章中说,人是应该为别人而生存的,简单和淳朴的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处的。这正是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现。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在社会上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思索,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如果都只为自己考虑,不惜以损害集体、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发展成什么样?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给我们提供的相应的条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有心怀天下的远大理想,只有具备奉献精神,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才能够和谐发展。
在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并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在失明、失聪、不能讲话的条件下,自己会怎么办?在课堂上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下却依然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伟大精神,感悟苦难孕育伟大的人生真谛,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的挫折时要有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而不是怨天尤人,应该像海伦·凯勒那样做生活的强者和自己的主人。
高校语文选取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有非常大的帮助。高校语文教师要通过课文的教学,启迪学生的人生感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明确人在社会中应主动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三、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落实人文教育
高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涵盖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阅读能浸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学生眼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能使学生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各种磨炼最终“百炼成钢”的故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顽强意志对于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精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书中有一段经典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引发自己的思考:如何不虚度青春,如何去努力奋斗。《苏菲的世界》把哲学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并且与生活相结合。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不断地被引导提出问题并思考,并运用哲学的思想去理解现实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这本书,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身的精神世界,并且学习哲学思辨能力,去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让学生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能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来滋养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开阔自己的眼界与胸襟,提升自己的内在心境,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使他们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宽容博爱的精神。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四、结语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师不能仅靠课堂上枯燥的知识灌输,教师需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去引领学生如何阅读与思考。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靠短短的几节语文课就能做到的,而是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力。高校语文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尽力宣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理念,体现大学语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校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素质教育,既可以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也有利于培育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提高我们国家综合实力与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高校论文查重:https://www.biyetong.cn/check/
最新查重新闻
毕业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新闻 论文查重资讯 学位论文查重 论文检测资讯 毕业论文查重资讯 论文检测新闻 论文查重中心 论文检测新闻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